1.中電聯發(fā)布關于征求國家標準《電化學儲能電池管理通信技術要求》意見的函,該標準適用于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電池管理通信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和檢修
7月25日,中電聯標準化管理中心發(fā)布關于征求國家標準《電化學儲能電池管理通信技術要求》意見的函。文件中提出,本文件規(guī)定了電化學儲能電池管理的通信內容、接口與協議和網絡安全等通信技術要求。 適用于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鉛酸(炭)電池、液流電池和水電解制氫/燃料電池的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電池管理通信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和檢修。
2.7月26日儲能材料價格:碳酸鋰價格最高上漲1000元/噸,漲幅約為0.22%
7月26日,鋰化合物部分價格上漲,其中工業(yè)級碳酸鋰上漲1000元/噸,電池級碳酸鋰上漲500元/噸。
鈷金屬、鈷化合物部分價格下跌,其中鈷粉下跌5000元/噸,硫酸鈷下跌500元/噸,氯化鈷下跌1000元/噸。
正極材料部分價格下跌,其中鈷酸鋰下跌2500元/噸,進口鋰電級PVDF下跌40000元/噸,國產鋰電級PVDF下跌40000元/噸。
3.研究認為歐洲在2022年實現124GWh電池生產能力,ISI預測未來三年歐洲電池產量將翻兩番,將達到500GW,到2030年歐洲電池年產能將增長到1.5TWh,Northvolt、大眾和ACC這三家公司的電池產量或占歐洲三分之一
根據調研機構日前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歐洲在2022年實現124GWh電池生產能力,而一些主要的亞洲電池生產商擴大在該地區(qū)的業(yè)務,并對一些新成立的歐洲電池工廠進行大量投資。
根據德國弗勞恩霍夫系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研究所(ISI)的預測,未來三年歐洲電池產量將翻兩番,將達到500GWh以上,到2030年將達到1.5TWh。
最新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歐洲可能會擁有全球約四分之一電池生產能力,目前已宣布將在至少15個歐洲國家建造電池工廠。
根據該機構的預測,到2030年,德國新建的電池生產工廠將在歐洲400GWh電池年產量中貢獻最大份額。當前的全球汽車行業(yè)專注于采用電池的電動汽車,因為它有助于關政策法規(guī)溫室氣體(GHG)排放量。即使是可持續(xù)的儲能解決方案也是基于電池的。
德國弗勞恩霍夫系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研究所(ISI)的研究員Lukas Weymann表示:“歐洲電池生產的快速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是由Northvolt、大眾和ACC公司等歐洲企業(yè)推動的。這三家公司的電池產量約占歐洲三分之一。”
4.LG 新能源將暫停開發(fā)棱形電池,重點關注現有的袋式和圓柱形電池
7 月 26 日消息,據財聯社報道,LG 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預計將暫時停止棱形電池的開發(fā),重點關注現有的袋式和圓柱形電池。
LG 新能源在今年年初宣布,公司計劃開發(fā)棱形電池。為此,LG 新能源在 1 月份組建了一個棱形電池開發(fā)團隊。然而,該團隊的許多工程師最近已經轉移到汽車電池開發(fā)和小型電池開發(fā)部門。這暗示著 LG 暫時暫停了棱形電池的開發(fā)。
此外,LG 新能源近期宣布,由于投資成本激增,公司正在重新考慮在亞利桑那州新建一個圓柱形電池工廠的計劃。這意味著 LG 可能會重點關注現有的袋式和圓柱形電池。有行業(yè)相關人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開發(fā)棱形電池對 LG 新能源來說肯定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