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寧波方正擬定增募資不超12億,加碼鋰電池精密結構件等產能建設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6月8日,寧波方正官方發布公告,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億元,用于智能裝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鋰電池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據了解,寧波方正是一家汽車產業鏈公司,目前有著汽車模具、汽車零部件以及智能裝備三大業務板塊。經過行業調研,公司決策在智能裝備與新能源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領域加大投資布局,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2.國軒科宏年產20萬噸高端正極材料項目在合肥廬江投產,占地面積約268畝
6月8日,合肥國軒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軒科宏”)年產20萬噸高端正極材料項目投產儀式在廬江高新區舉行。合肥國軒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國軒高科旗下公司,坐落于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其承擔的年產20萬噸高端正極材料項目,占地面積約268畝,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項目于2021年8月正式開工,分四期建設。項目主要產品為國軒高科自主研發的滿足單體電芯能量密度≥210Wh/kg的高性能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全部達產后將形成年產20萬噸產能。
3.吉利將在海口建設海南首個新能源專用車項目,主要涉及:新能源專用車及產業鏈項目
6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吉利控股集團在海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吉利控股集團將發揮在科技、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與海南展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融合新產業、教育產業領域的合作,積極參與海南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
此次簽約主要涉及:新能源專用車及產業鏈項目;高端進口汽車改裝制造;在海南加大教育資源投入,開展高等教育合作辦學,建設具有示范作用的產教聯盟等。
4.華能通州灣綜合能源智慧島項目簽約,總投資100億元,將實現通州灣及周邊地區各類風、光、儲能項目整合
6月8日,南通沿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與華能江蘇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建設華能南通綜合能源智慧島項目落戶通州灣示范區。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占地475畝,主體工程計劃于今年三季度核準,年底具備開工條件。
此次簽約,將進一步構建安全綠色、高效節能的分布式能源體系,更大程度實現通州灣及周邊地區各類風、光、儲能項目整合,以及熱、電、冷、氣等能源的耦合集成和互補利用。
5.達志科技攜手山東旭能 計劃未來五年開展15GWh儲能項目合作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6月8日,達志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與東方旭能(山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充分發揮各自的品牌、資源、產品、服務等方面的優勢,開展在儲能、綜合能源、智慧能源等相關產品方面的合作。
據了解,合作后雙方將共同推動儲能電池系統產品、技術的迭代創新發展,策劃制定儲能領域的開拓計劃。同時利用雙方在各自領域中的資源優勢,承諾未來五年開展總容量為15GWh的儲能項目合作。 6.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于廣東梅縣動工,總投資81億
6月8日,嘉元時代年產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動工儀式在廣東省梅縣區城東鎮舉行。該項目是嘉元科技與寧德時代合資公司廣東嘉元時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建設項目,產品以4.5微米至6微米極薄銅箔為主。該項目總投資約81億元。根據嘉元科技此前公告,年產10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計劃建設年產5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在完成首期注冊資本實繳之日起的33個月內完成項目建設;二期計劃建設年產5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項目完成時間待二期項目啟動時確認。
7.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發布:2021年中國電動船舶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超2億元,預計2026年該市場規模鋰離子需求量達11.2GWh
近日,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下稱《白皮書》),《白皮書》指出,隨著船舶對環保要求的逐步提升,電動船舶的產量快速增長,2021年全球電動船舶的產量已經超過100艘,帶動電動船舶用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173.2兆瓦時,同比增長129.1%。 從電動船舶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來看,2021年中國電動船舶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達到2.17億元,同比增長73.4%。EVTank指出,相對于挪威、法國、美國和丹麥等國家,中國的電動船舶尚處于發展初期。
EVTank預計在原有船舶電動化改造以及新造電動船舶的帶動下,中國電動船舶的市場規模在2026年將達到367.5億元,進而帶動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在2026年達到11.2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