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斯拉已在加州生產100萬塊4680電池
日前,特斯拉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位于加州的試點工廠在1月份生產了100萬塊4680電池,標志著4680電池正式進入量產階段。新電池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生產的Model Y(參數|詢價)車型上裝車,并將于近期開始交付。 2、寧德時代上海臨港項目正式開工,擬投資28億,預計一年內建成投產
2月21日消息顯示,寧德時代(上海)智能科技一體化電動底盤研制項目及瑞庭時代上海智能動力系統項目(二期)已于日前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開工建設。
據悉,上述項目擬投資28億元,新建PTO廠房、PTO測試廠房、原料倉、成品倉、研發辦公大樓等10個建筑單體,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
3、Redwood啟動電動車電池回收計劃,沃爾沃和福特率先參與
2月17日,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前CTO J.B. Straubel創立的電池回收公司Redwood Materials表示,正在啟動最全面的電動汽車電池回收計劃,為報廢的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組打造高效、安全、有效的回收途徑。
Redwood的電動車電池回收計劃將從美國加州開始,福特汽車和沃爾沃汽車是第一批直接參與該計劃的汽車制造商。但Redwood表示,將接受該州所有的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NiMH),并歡迎其他汽車制造商加入該計劃。
4、道氏技術擬引入贛州國資7億戰投,加快10萬噸三元前驅體等材料建設
2月18日,道氏技術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重要的鈷鹽和三元前驅體制造商之一。公司擬以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對廣東佳納進行增資擴股。
經協商,贛州發展叁號新能源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贛州發展肆號新能源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將以自有資金出資,通過現金方式分別對廣東佳納增資4億元和3億元。增資完成后,廣東佳納注冊資本從人民幣15,447.55萬元增加至人民幣16,649.03萬元,贛州叁號新能源材料基金和贛州肆號新能源材料基金將分別持有廣東佳納4.12%和3.09%股權。
上述戰略投資者增資后,廣東佳納將再自籌3億元,合計將10億元資金全部投入江西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用于江西佳納的項目建設及運營。
5、貝特瑞擬與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簽署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投資合作協議,項目預計總投資50億元
2月16日,貝特瑞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擬與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簽署《貝特瑞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擬在光明區內投資建設年產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50億元。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貝特瑞須在2022年3月底前啟動一期項目建設,在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產年產1.5萬噸級硅基負極材料產能;在2028年前實現年產4萬噸級硅基負極材料產能全面達產。一期項目總投資不低于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約為35億元,流動資金約為15億元。
6、*ST眾泰收購上海君趣 未來將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
2月21日,據財聯社報道,眾泰汽車孫公司浙江眾泰汽車于近日收購上海君趣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這是正常的業務往來。”對于此次收購目的,*ST眾泰IR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在上海君趣汽車發布的招牌啟事中的公司簡介中提到,眾泰汽車(新)是原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整后的業務主體,通過引入具備豐富電動車研發經驗與成熟電動車技術儲備的戰略合作伙伴,全力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負責招聘的上海君趣汽車相關人士則表示,“君趣(汽車)就是眾泰新能源,是一家公司。”
7、福特或將分拆電動車業務
2月2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正在考慮分拆電動車或燃氣發動機業務部門,剝離后,讓電動汽車業務更好地單獨運作。就在幾周前,彭博社曾報道稱,作為整個公司業務重組的一部分,福特汽車已著手評估將旗下部分電動車業務剝離出去。
8、中汽協公布數據: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50萬輛 同比增長157.5%
2月19日消息,中汽協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9.5%和157.5%。
2021年汽車產銷同比呈現增長,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大亮點,全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3.4%,進一步說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受國際市場的恢復、中國品牌競爭力提升等因素推動,我國汽車出口表現出色,從4月份以來,多次刷新歷史記錄,年度出口首次超過200萬輛,實現了多年來一直徘徊在100萬輛左右的突破;中國品牌汽車受新能源、出口市場向好帶來的拉動作用,市場份額已超過44%,接近歷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