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稅務總局:今年以來累計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購稅686.2億元 同比增長101.2%
11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市場規模大,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對助力提振消費、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具有重要意義。今年為支持汽車市場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決策,果斷延續了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購稅政策,及時出臺了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購稅政策。“延續性+階段性”優惠搭配出臺,免稅政策和減征政策同向發力,對促進汽車市場回暖企穩,刺激國內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自2014年起國家一直對新能源汽車實施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今年9月,又第三次將這項政策延續至2023年12月31日,穩定了社會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對推進我國交通能源戰略轉型、促進我國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為促進汽車大眾消費,國家出臺了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購稅。減征政策科學設置“2.0升+30萬元”的組合條件,精準將受益范圍鎖定在小排量、經濟型、占比大的乘用車,起到了快速有效拉動當前汽車消費的作用。
2.11月16日儲能材料價格:六氟磷酸鋰下跌5000元/噸,跌幅約為1.64%
11月16日,六氟磷酸鋰價格下跌5000元/噸。
金屬鈷上漲5000元/噸,電解鈷上漲3000元/噸,鈷粉下跌1000元/噸,碳酸鈷下跌500元/噸。
3.華盛鋰電擬投建年產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總投資約12.6億元
11月16日,華盛鋰電公告稱,公司與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簽署投資框架協議,擬與控股子公司華贏新能源合資設立子公司——江蘇華盛聯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四大原材料之一的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以華盛聯贏為項目主體,在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建“年產20萬噸低能耗高性能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據公告顯示,該項目建設內容為生產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比容量≥500mAh/g,循環壽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電容量的80%。
預計項目總投資約12.6億元,其中建設投資10.2億元,流動資金2.4億元。
4.長安新能源聚焦電池等領域布局,2025年電池系統實現年產能約70萬套
11月15日,有投資者向長安汽車提問,電池價格貴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生產。長安汽車有沒有相應開發納離子電池計劃,打破國外資源壟斷。長安汽車董秘回復稱,長安新能源主要聚焦電池、電驅和電控等領域開展產業布局。在電池系統集成領域,將持續研發CTP(電芯集成到包)、CTV(電芯集成到整車)等集成工藝并實現量產,2025年電池系統實現年產能約70萬套。同時,長安將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通從上游原材料,到中游動力電池制造,再到下游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電池全產業鏈,建立責任明確、綠色環保的綠色電池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