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9月份磷酸鐵鋰產量突破12萬噸,環比大增26.2%
隨著限電的解除,四川、重慶、安徽三地磷酸鐵鋰企業9月份均恢復正常生產,再加上各企業新投項目的產能爬坡,2022年9月樣本企業磷酸鐵鋰總產量為12.5萬噸,同比增長193.8%,環比增長26.2%。
2.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迎退役潮,高工產業研究院稱2025年累計可達137.4GWh
10 月 17 日,據新浪科技報道,日前,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發布了一組報告,預計 2025 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累計 137.4GWh,梯次利用與再生利用產值預計可超千億規模。
高工產業研究院 (GGII) 預測 2025 年,中國需要回收的廢舊電池容量將達到 96 萬噸,2025 年通過回收動力電池可再生的鋰、鈷、鎳、錳資源量分別約占相應需求量的 27.7%、55.5%、28.7%、47.9%。
央視財經 8 月份的報道稱,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達到 1001 萬輛。而目前,我國首批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已經迎來了退役潮。目前的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模式有兩條路徑:梯次利用和回收提取原材料。前者是將已退役的動力電池拆解重組后,應用到儲能等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領域;后者則是提取報廢電池中的鈷、鎳、鋰等價格昂貴的金屬材料。
3.高工產業研究院:2022年1-8月新能源汽車PACK裝機約316萬套,同比增長111%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月度數據庫》統計顯示,2022年1-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PACK配套裝機約316萬套,同比增長111%。
其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企業廠商PACK配套裝機占據28.9%,較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以比亞迪、特斯拉為代表的整車企業廠商PACK配套裝機占據56.1%,較去年同期上升9.9個百分點;以華霆動力為代表的第三方PACK產商配套裝機占據15.0%,較去年同期下降9.1個百分點。
動力電池企業及車企為了保障產業鏈的供給穩定及降低生產成本,紛紛通過投資或自建PACK工廠的方式切入到PACK領域,獨立第三方PACK企業面臨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