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恒股份子公司萬鵬公司擬投建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川恒股份公告,公司與藍劍投資、陳勇共同對萬鵬公司進行增資,增資金額合計1.3億元,公司認繳增資6000萬元,增資完成后,公司持股30%。萬鵬公司全資子公司宜賓萬鵬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萬鵬公司擁有深厚的磷酸鐵鋰生產技術和專業的技術團隊,公司擁有磷酸鐵產業優勢,有利于進一步拓展雙方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合作,加大磷化工向新能源領域延伸價值。
2、云天化擬投資72.86億元于云南省安寧市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電池新材料前驅體及配套項目
10月29日,云天化公告,計劃于云南省安寧市安寧工業園草鋪化工園區內投資建設50萬噸/年磷酸鐵電池新材料前驅體及配套項目,項目總體預計投資72.86億元。其中計劃投資新建10萬噸/年磷酸鐵項目及配套設施,預計2022年6月建成;計劃投資新建兩套20萬噸磷酸鐵項目及配套設施,預計于2023年12月建成。
3、孚能科技合資公司SIRO與土耳其工業技術部簽署20GWh動力電池投資計劃
近日,SIRO與土耳其工業技術部簽署了20GWh電池的投資計劃和激勵文件。 據悉,SIRO作為孚能科技與TOGG的合資公司,主要為TOGG旗下全系產品研發動力電池,后續將逐步推動技術輸出為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域的汽車制造商提供電池方案,并積極探索儲能等其他非機動車應用領域。孚能科技與 TOGG 合作有利于深入了解土耳其等相關市場的需求,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SIRO預計將于2022 年下半年投產,分兩個階段展開。第一階段,工廠將主要從事模組和PACK的集中制造,相應的電芯將由孚能科技提供。第二階段,工廠生產電池,達到量產下線的目標。
4、菲斯克汽車:寧德時代同意為菲斯克旗下Ocean SUV每年提供超過5GWh的電池容量
菲斯克表示與寧德時代達成長期電池供應協議,從2023年到2025年,寧德時代將為菲斯克旗下Ocean SUV每年提供超過5GWh的電池容量。根據協議,寧德時代將提供兩種不同的電池解決方案,分別為小型磷酸鋰鐵電池組和大型高鎳錳鈷電池組。目前,菲斯克和寧德時代正在包裝和車輛層面進行廣泛的測試和驗證。菲斯克首席執行官Henrik Fisker表示,與寧德時代簽訂這份供應協議是Fisker Ocean開發和實現電池性能目標的又一重要步驟。
5、寧德時代對加拿大千禧鋰業的收購遭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抬價
當地時間11月1日,加拿大千禧鋰業發布公告稱收到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更高的收購報價。同樣在多倫多交易所上市的美洲鋰業向現有公司股東提供了一份折合每股4.7加元的收購報價,將以美洲鋰業普通股和每股0.01加元的現金形式支付。與9月28日公司與寧德時代達成的3.77億加元純現金收購協議相比,美洲鋰業的最新報價每股上漲了0.85加元,相當于提價22.1%,與公司上周五收盤價相比上浮27.4%。受此影響,千禧鋰業同時宣布將原定于11月15日為寧德時代收購案召開的股東和股權證持有人會議延后至11月18日,以等待寧德時代方面的決定。
6、國內首條鋰金屬電池生產線落成,能量密度提升超40%
據報道,國內首條鋰金屬電池產線目前已落成,半年產值達到3000萬元。研發投資方為北京金羽新能。目前,金羽新能用于3C領域的電池在持續優化中,動力電池處于開發試產階段。420Wh/Kg已完成A樣的產品,可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提升至1200公里。
7、紅杉中國提早布局“碳中和”賽道,10天內兩投遠景科技
10月31日,紅杉中國宣布向遠景科技集團旗下業務追加數億美元投資。而僅在10天前,紅杉中國和春華資本才剛聯合完成對遠景科技6億多美元的戰略融資,這是碳中和領域迄今為止最大一筆融資。作為最早入局碳中和賽道的投資方之一,紅杉中國從2008年即開始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細分領域進行投資。今年初,紅杉中國首發碳中和報告:《邁向零碳——基于科技創新的綠色變革》,總結歸納了在碳中和賽道可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的十大技術方向,可以視為紅杉中國在碳中和領域的投資邏輯。其中有:破局續航天花板的固態電池技術、太陽能搭配鋰電池的一體化家用儲能、促進節能減排的新材料技術、緩堵減排的智慧車路協同技術、暖通空調AI數據采集與節能控制系統、高能效比的存算一體AI芯片等。
8、萬向浙江蕭山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正按計劃有序進場
11月2日,據起點鋰電大數據報道,萬向創新聚能城6號制造基地3號廠房已初見雛形,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一期凈化裝修正按計劃有序進場。該項目預計明年1月底可達到設備進場條件,3月可進行整線設備調試,6月將具備試生產能力。同時,電池二期項目已經啟動,設計方案已經基本確定,計劃明年6月開工建設首棟廠房。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金額達到680億元,將新建17個UNIT二層廠房和地下空間,引進國際領先全自動電池生產線,同時配套國內設備和公用工程設施。建成后,將形成年產80GWh電池生產能力。